书籍名称: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比较研究
页数:483
作者:杨洪源著
出版时间:2015
ISBN:9787300213323
出版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简介:资本成为塑造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力量以来,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致使单纯局限于专业领域(现代经济学学科)的探讨和现实层面(所谓“发财致富”的路径)的操作都不能使其获得有效、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和透视,这同时使已经受到质疑、酝酿着新的生长的哲学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和发展契机。1846年普鲁东写下《贫困的哲学》并自认为他第一个用哲学的观点为经济学提供了内在理论结构,而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得以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和层面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过程。过去对普鲁东及其著作《什么是所有制》、《贫困的哲学》等的理解明显存在脸谱化乃至妖魔化的倾向,本书悉心比较了这两本著述与马克思全面批判后者的《贫困的哲学》之间在各个观点及其论证逻辑上的差异,明确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意义,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独特的“政治经济学-哲学批判”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
前部分目录
导论 重新探究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复杂关系——1
一、批判对象思想原貌的直接呈现——3
二、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关系演变之谜——15
三、研究现状概观与文献学问题疏证——44
四、本书的意旨、思路与结构——64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探究——69
一、“一次革命的想法”——70
二、概括在“在行动中的形而上学”中的方法——78
三、“系列”方法的深层剖析与批判(上)——88
四、“系列”方法的深层剖析与批判(下)——98
五、批判所萌发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105
六、对上述两种哲学方法的总体评述——115
第二章 破解所有权的“斯芬克斯之谜”(上)——123
一、所有权的概念及其理论概观——124
二、先占与劳动不能作为所有权的有效基础——132
三、破解所有权之谜与第三种社会形式——1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