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和协同研究
页数:118
作者:杨树旺,李奇明,李会琴,吴超编著
出版时间:2016
ISBN:9787562530732
出版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简介:笔者从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与产业集聚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从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四大层面,全面系统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劳动力要素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在问题的研究和内容的写作过程中,本书立足于从不同方法角度加以探索和创新。借助以下方法加以研究:第一,动态因子分析法。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需要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因子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客观赋权法中权重存在的纵向不可比问题,而且能够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动态的测度。第二,动态面板GMM方法。本书选用长江9省2市以及主要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从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区域一体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4个层面,就城镇化质量、产业集聚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讨,是面板数据的动态比较。课题选用动态面板GMM进行估计,对变量间内生问题及动态问题能够做出回答。第三,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产业集聚及新型城镇化相关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把握,为本书研究目标定位、研究方法设计奠定了基础。第四,比较分析法。通过搜集长江经济带相关统计数据,对不同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及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第一,根据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区域一体化及生态环境的不同角度形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间的系统化互动机理。在我国大力推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下,产业集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的有力支撑;城镇为产业的集聚提供地理空间载体,产业以及产业内企业间在区域内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产业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将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的胁迫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第二,借助动态面板GMM方法对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有关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区域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四大方面的动态互动规律实证研究,并在不同城镇化水平下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得出不同城镇化进程的产业集聚协调问题研究成果。��
前部分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6
第三节 研究内容——11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13
第一节 文献回顾——13
第二节 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22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36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度测度——36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48
第四章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联分析——56
第一节 理论基础——56
第二节 研究设计——58
第三节 实证分析——61
第四节 结论——64
第五章 基于区域一体化的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联分析——6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