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功能学科实验教程

页数:211

作者:杨轶群,曹银祥主编

出版时间:2008

ISBN:9787309059687

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简介:前言功能学科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及其配套自编教材的使用已有7年的时间了,其间课程的内容经历了数次不同程度的修改和更新。7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带教老师和全体教辅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为教材内容的更新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和经验。在此次修订中,根据几年来教材使用的效果及实验带教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教材中某些部分进行了必要的更改和增删,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可选的实验内容。对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实验程序的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换代,在教材中还编入了新的实验程序使用指南,更详细地介绍了界面内容、操作细则,以及常用配套设备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经过此次更新,相信新教材将更具指导性、可操作性和易自学性,并在紧密联系理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将跨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功能学科实验是一门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教学实验重组、独立开课的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这三门学科均属于功能性学科,其研究的内容均涉及生物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有相当大的共性;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亦有较大的重叠。以往的实验教学由于学科分类的关系,内容仅局限于本学科,教学中在学科间缺乏承上启下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时也缺乏连贯和整体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有机地掌握功能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此我们将三门学科的教学实验重组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将原先相互独立的课程组合成相互衔接、彼此渗透、有机联系的综合性课程,给学生一个从正常→异常→治疗后的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完整认识,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验中观察到的客观实际现象充分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功能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手段和实验设计思路,以达到既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的学习,又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几年来的教学经历给我们体会较深的是自行设计课程的开设。自行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欲望、诱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蒙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也认为自行设计实验尽管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在原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自行设计实验可起指导和参考作用的内容,如对立题的方法、途径,实验方案设计的步骤、内容,论文书写格式和编排要求等都作了更为详尽的描述,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本版教材的实验项目按系统编排,包括“神经、肌肉、感官系统实验”、“心血管系统实验”、“呼吸系统实验”、“血液系统实验”、“消化系统实验”、“泌尿系统实验”、“人体功能实验”、“其他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等,共编入实验32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要求选择性开设。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有关老师积极参与预实验,从教学效果和可操作性出发,几易其稿,力求使本教材更趋成熟。尽管如此,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时间仓促,本教材中难免存在欠缺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实验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项目”和“复旦大学‘十五’本科课程(含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教材的出版得到“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的资助,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编者2008年2月


前部分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功能学科实验概述——1
第二节 实验室守则——2
第三节 实验报告——2
第二章 常用实验动物简介——4
第一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4
第二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品系——9
第三节 实验动物保护——10
第三章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12
第一节 选择实验动物的一般方法——13
第二节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14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捕捉和固定——16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19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常用手术方法——21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24
第七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29
······
······
······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给网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产生费用仅为网站运营赞助费。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客服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