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 制度变迁、财政运作与教师流动

页数:609

作者:田正平,商丽浩主编

出版时间:2006

ISBN:7107197169

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简介:本书以专题的形式,深入地论述了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事关全局的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展开,事业恢宏,史料翔实,论证深入,创建迭出。本书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教育史的学科建设,而且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换与传统的调适。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属于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和如何处理外来因素与传统资源的关系,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两个互相联系而又具有不同内涵的重要主题。●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大凡制度的变迁,总是对原有制度的损益,总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之上的扬弃与革新。本书在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时,深入地考察了变迁的背景、变迁的特点、变迁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变迁的成效,等等,以充分说明近百年来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艰难历程和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意义。●中国高等教育的财政运作。对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的研究而言,这是一个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本书在大量收集、发掘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高等学校薪酬制度演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变革三个维度,考察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师流动。中国现代高等学校教师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频繁的流动。造成这种频繁流动的原因,既有大学内部的因素,更有近代中国国情的外部制约。本书选取几所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些个案的分析,探讨了教师流动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关系。


前部分目录

导论 模式的转换与传统的调适——1
第一编 制度编——21
第一章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21
一、洋务运动时期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萌发——21
(一)洋务运动时期现代高等教育制度萌发的因素分析——22
(二)京师同文馆与洋务运动时期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萌发——42
(三)现代高等教育制度萌发时期的经验与教训——48
二、清末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雏形的形成——52
(一)维新运动时期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52
(二)维新运动时期教育制度变革的经验与教训——69
(三)“新政”时期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基础的确立——75
(四)高等教育制度变革与晚清高等教育发展——89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制度变革——92
一、民国初年的高等教育制度变革——92
(一)民国初年高等教育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92
(二)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改革——101
······
······
······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给网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产生费用仅为网站运营赞助费。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客服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