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 宋元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
页数:389
作者:杨果,陈曦著
出版时间:2008
ISBN:9787307062832
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立足于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借鉴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以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心,上溯其源至唐、五代,下察其流至民国初年,着重从河道变迁、堤防修筑、农田垦殖、资源利用诸方面探讨江汉平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历史,研究开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现其过程,揭示其发展道路及演变机制、规律与特点。本书正文五章,依次探讨:第一,荆江洲滩的演变与河道的变迁。重点分析边界条件、来水来沙、环流等自然因素及唐宋以来日益增强的提防修筑、上有垦殖等人类活动对荆江江滩演变及河道变迁的影响。第二,以长江干堤为中心的堤防修筑。分别考场长江干堤与其他江汉支流、主要河湖的堤防分布与兴衰,探讨堤防作为基本前提与保障对本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以及堤防扩展对本区人、地、水环境产生日益加大的干扰。第三,穴口演变与农田垦殖。细致研究经江南岸分流四口(松滋口、虎渡口、藕池口、调弦口)的变迁历程及其原因,集中探讨穴口分塞与与本区浣田为主的农田垦殖关系,兼及浣田之外传统垦殖方式的延续。第四,经济开发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其中水、土资源是核心,水陆交通的发展与林木植被的利用是重点;同时以今江夏地区考古所见当地陶瓷业的兴衰为个案,聚焦分析陶瓷业与植被资源的关系。第五,社会生活及其环境特色。探讨的主要内容为聚落的分布与变迁,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和影响,乡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以及水神信仰所反映的区域人地关系,贯穿诸问题的主线,仍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互动。在正文的基础上,本书以结语总括了历史时期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大势,并集中提出宋元明清时期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几个主要特点,比如降水、降温等气候变化推动本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以堤防为核心的人类活动从根本上影响着本区的地理面貌的变迁,水、土、植被等资源状况制约着本区的开发进程,区域环境的特征早就了生活方式的特色;并强调江汉平原人地关系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与相当复杂的多样性。
前部分目录
绪言——1
一、江汉平原自然环境及其演变趋势——1
二、相关研究述评——7
三、本书结构——15
第一章 荆江洲滩的演变与河道的变迁——17
第一节 上荆江洲滩的演进——17
一、南北朝至南宋期间——18
二、明清时期——22
三、洲滩的发展与河道的演变——35
第二节 下荆江洲滩的变化——39
一、石首县——40
二、监利县——43
本章小结——47
第二章 堤防修筑:以长江干堤为中心——49
第一节 荆江北岸堤防的发展——52
一、江陵县——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