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技术与方法概论
页数:281
作者:刘军旗,黄长青主编;吴冲龙,毛小平,汪新庆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5
ISBN:9787562535980
出版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简介: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技术与方法是工程地质和信息技术的交叉研究方向。随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技术日渐完善,并在规范化、数字化、高效、开放与共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书分析了目前工程地质的目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及信息技术在工程地质信息获取、管理与处理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堤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库区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实践,概括性地总结了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与方法。��本书基本采用理论与技术方法论述和实践实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阐述,甚至全面归纳了工程地质的数据管理对象,以期使本书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和1个附件。��第一章对工程地质的内容及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在工程地质工作各个环节与信息技术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认为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工程地质工作主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从而提高工程地质信息化的程度。��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从数据库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三维建模和空间分析4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工程地质工作主流程信息化改造所采用的一般技术与方法。��第六章简述了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的三维一体化,认为完善的三维地质模型不仅可以提高地质分析的洞察力,而且可以在工程设计方案的对比、优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预见性的指导建议,从而达到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第七章以地质灾害监测为例,简述了三维可视化与工程监测的结合及建立三维监测系统的一种思路。��第八章简述了工程地质实现虚拟现实面临的问题及实现的步骤,认为工程地质虚拟现实是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可能发展方向。��第九章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标准化体系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认为关于三维建模与分析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亟待建立与完善。��第十章结合工程地质数据与信息的复杂性,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处理过程中实现网络协同的一般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十一章依据笔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堤防工程和三峡库区灾害治理工程等我国大型工程中的信息化实践,认为在工程地质信息处理过程中有3个重要的节点需要关注:数据及数据管理(数据中心DC)、三维模型(分析及应用中心AC)及虚拟现实(虚拟表达与交互中心VC)。笔者认为工程地质数据及信息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大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协调与调度的关键之一是合理的集成体系,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3C”模型是这个集成体系的探索与尝试。��本书附件以多个大中型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传统工程地质工作所面临的各类数据,归纳了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可能用到的各类数据表,涵盖了水利枢纽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或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质灾害、矿山工程、堤防工程等,并给出了基本的编码体系、各个字段的长度、小数位以及一般采用的单位,可供建立各类工程地质数据库时参考。
前部分目录
第一章 工程地质工作流程与信息处理模型——1
第一节 工程地质的基本内容及一般工作流程——1
第二节 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一般工作流程——4
第三节 工程地质信息化处理模型——6
本章小结——8
第二章 工程地质数据管理——10
第一节 工程地质数据——10
第二节 工程地质数据采集方式——12
第三节 工程地质数据管理——17
第四节 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简介——28
本章小结——34
第三章 工程地质二维制图——36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图技术简介——36
第二节 工程地质图件及其数据源分析——38
第三节 二维制图一般原理概述——42
第四节 基于数据库和三维模型的辅助制图——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