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名称:城市发展与环境效应研究

页数:206

作者:刘驰著

出版时间:2013

ISBN:9787562532729

出版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研究的重点是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环境效应,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发展中环境问题的特点来展开。中国城市环境污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巨大的城市环境压力来自于人口与经济的双高增长机制,也源于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区域发展不均衡,污染物排放地区差异明显,这决定了中国城市环境问题具有阶段性的两难特征。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城市结构、城市经济水平3个方面。从城市规模来看,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会带来对原料的更多需求,同时也会产生较多数量的废物排放。适度的城市规模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而城市规模过大会导致外部成本上升。城市发展规模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等诸多因素,对于中国而言,城市发展规模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上。为此,本书基于固定截距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非农人口规模对城市环境的不同贡献率,用其表示城市发展规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同人口规模对城市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说来,大城市的污染贡献率为正,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会使城市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深。相对而言,小城的污染贡献率为负,即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不但不会加重城市污染,反而对城市环境治理有积极作用。分界点在100万人口左右。所以,要控制特大城市的规模,放慢人口增加的节奏,鼓励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及卫星城转移,以缓解大城市内部发展压力。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城市整个产业处于重型化的趋势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是重化学工业的组成部分,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这些产业发展对电力等能源工业提出新的需求,导致城市周围电力工业乃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而煤炭、火电产业都污染严重。产业结构是城市发展结构的重要表现,本书以2010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为对象,以相应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数据作为对应城市的环境指标,构建了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发展结构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一个城市的污染水平受到产业结构与污染控制能力的影响。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重工业比重的提高会造成环境污染水平近乎20倍的指数增长。大力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增速远远高于污染后增强控制污染能力使得环境污染水平下降的速度。所以,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控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控污能力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从经济水平来看,城市环境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本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260个城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省会城市或旅游城市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状况总体上较高,并且大部分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较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出现了协调性的不平衡。较发达地区具有较高的协调度,而落后地区的城市与环境协调度相对较差。中国大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调类型为过渡调和类。综合上述分析,本书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考察各个影响因素对城市环境的综合影响。


前部分目录

1 绪论——1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
1.1.1 选题背景——2
1.1.2 选题意义——4
1.2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5
1.2.1 文献综述——5
1.2.2 总体评价——11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
1.3.1 研究思路——12
1.3.2 研究内容——12
1.3.3 研究方法——15
1.4 本书的创新及不足之处——16
1.4.1 本书的创新之处——16
1.4.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17
2 城市发展中环境效应的表现及特征——19
2.1 基本概念——19
······
······
······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给网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产生费用仅为网站运营赞助费。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客服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